法制计量是守护公共利益的计量治理基石
法制计量是通过立法对测量活动实施强制性管理的技术体系,核心目标是保障贸易结算、安全防护、医疗卫生等关键领域的测量公正性与可靠性,为社会运行筑牢计量基础。其法律体系以《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》为核心,辅以配套行政法规及技术规范,构建起“法律—行政法规—技术规范”三级框架,明确计量器具强制检定、型式评价等法定要求,为测量活动划定刚性底线。
县级以上市场监管部门设立的法定计量检定机构,是法治计量实施的核心载体,通过建立统一计量标准、执行强制检定制度,承担全国量值传递任务,确保量值在全国范围内准确统一、可追溯。法治计量的有效落地,依托三大核心控制机制:一是计量器具全生命周期管理,实施型式批准、首次检定、后续检定三级闭环控制——型式批准需经严格技术评价确认器具符合法定要求,首次检定需达到法定合格率标准,贸易衡器等关键器具必须接受强制后续检定;二是全覆盖量值溯源体系,构建由7个国家基准、126项大区标准组成的量值传递网络,确保强制检定器具溯源周期误差不超过±0.05%;三是精准化违法行为查处,聚焦加油机计量作弊、医疗设备检定过期等突出问题,实施靶向监管与严厉惩处。
《强制管理的计量器具目录》明确了政府监管的核心范围,所列器具直接关联公共利益,一旦失准将引发连锁风险:贸易结算领域的电子秤、计价器关乎公平交易;安全防护领域的压力表、消防报警器维系生产生活安全;医疗卫生领域的体温计、血压计影响诊疗精准度;环境监测领域的空气质量监测仪、水质检测仪决定生态治理科学性。对于列入目录的计量器具,使用单位必须按法定周期,将其送至法定计量技术机构进行“体检”即强制检定,检定合格方可继续使用,不合格器具需依法维修或报废。同时,市场监管部门通过定期抽查、专项执法等方式强化日常监管,对使用未经检定、检定不合格或作弊计量器具的行为,依法从严处罚。
从菜市场的电子秤到医院的血压计,从加油站的加油机到环境监测站的检测仪,法制计量渗透于生活与生产的每一个角落,既是保障公平交易的“度量衡”,也是守护生命安全的“防护网”,更是维护公共利益、规范社会秩序的重要法治防线。